中国资本市场经过30年突破式、跨越式的发展,已成为全世界规模排名第二的长期资金市场,也是全球顶级规模、最富有活力和最具吸引力的新兴长期资金市场。深化长期资金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完善长期资金市场基础制度体系,能够助力长期资金市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长期资金市场发挥财富管理、资金融通、资源配置等功能,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护航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长期资金市场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可以帮助优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融资便利性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动长期资金市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在科创板和创业板开启注册制改革试点,未来股票发行注册制会推进至主板和中小板等板块,实现注册制改革在长期资金市场的全覆盖。注册制的顺利实施离不开退市制度、信息公开披露制度、交易制度及监督管理体制等配套制度的完善。退市制度对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改善长期资金市场环境、加速优胜劣汰、形成“有进有出”的良性循环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逐步全面实施,在放宽前端准入的同时,应加强后端的监管执法力度,长期资金市场应进行法治化改革、加强证券执法力度,以保障长期资金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2021年7月6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明确将“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作为证券执法的指导思想,对完善证券执法体系、增强证券执法力度、加强跨境监管执法协作、夯实长期资金市场诚信基础、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动形成崇法守信的良好长期资金市场生态等作出重要部署。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海外投融资的规模持续扩张,推动了中国长期资金市场的国际化改革发展。国家应从宏观层面规范引导海外投融资活动,建立健全海外投融资法律和法规及监督管理体系,强化海外投融资的风险识别与防控能力,以提高海外投融资的专业性、规范性和安全性。许多国家建立了严格的外资审查制度,政策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中资企业应尊重各国法律和法规、重视合法合规经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提高数字化的经济下的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应健全法律域外适用制度、强化国际范围监管合作、深化跨境审计监管合作,以应对中概股公司风险及突发情况。
上市公司是长期资金市场中最重要的微观参与主体,完善的内外部公司治理体系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对于构建有韧性、有活力的长期资金市场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加强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应完善公司治理制度的顶层设计、优化股权结构、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董事会制度、规范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的机构监督管理力度、提高违规违法成本,充分的发挥公司内外部的监督治理功能。
本期封面专题从注册制改革、强化证券执法力度、海外投融资法律和法规、公司治理等角度探讨我们国家资本市场改革与相关制度建设,以及阐述在新形势下中概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未来,要坚定不移地深化长期资金市场改革,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助力资本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深化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完 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能够助力资本市场高质 量发展,为资本市场发挥财富管理、资金融通、资 源配置等功能,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护航中国经济 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资本市场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经过30年突破式、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 “高质量”作为贯穿“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主线的情况下,我国资本市场进入崭新阶段。其 中,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着力点。随着注册制改革逐步全面推行,在放宽前端准 入的同时,还应加强后端的监管执法力度以保障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改革发展,以及资本市场微观主体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均对构建有韧性、有活力的资 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刊邀请政府官员、行业领军人物和专家学者,从注册制改革、强化 证券执法力度等角度探讨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与相关制度建设,为我国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助 力资本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建言献策。
违法违规成本过低成为制约资本市场改革成效的重要 因素,下一步应推动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不断 向纵深推进,为持续优化资本市场生态、发挥资本市 场枢纽功能提供坚强保障。
程合红:统筹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 法治建设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法治保障机制比较研究
在影响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诸多因素中,法治保障是非 常关键的一个。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金融中心不仅是 一个“地域”的概念,更是一个“法域”的概念。
股票发行注册制仅依靠信息披露是需要较高前提条件 的,需要法治健全、市场理性、中介机构归位尽责、 投资者保护体系完备、加强对信息披露监管等。应进 一步加大证券执法司法改革,推进健全欺诈发行刑 事、行政、民事处罚相配套的法制体系。
巴曙松、方云龙、柴宏蕊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下的中概股回归: 动因、影响与应对
要从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大变迁的角度看待资本市场双向 开放下的中概股回归,探索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的新路径。
在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资本市场更是 率先勇闯改革“深水区”。在此背景下,资管行业受 益于长期向好发展、向上生长的资本市场,也迎来了 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履职在独立性、专业性、有效性等方 面都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切实发挥独立董事 的正能量,推动上市公司治理质量的有效提升,已演化 成资本市场和监管部门亟待正视与解决的问题。
加强跨境监管执法协作,既是保障注册制改革行稳致 远、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资本市场制度体系的重 要内容,也是有效应对中概股危机考验和大国战略博 弈、深化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
从金融与法律的综合性视角出发,实现治理前移,完 善公司治理的制度建构并发挥治理效能,方能实现资 本市场治理的根本目的。
在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点对点的互联互 通模式构建了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桥梁。不断加强境 内外两个市场的信息沟通,提高跨境互联的运营效 率,并在合适时机开启双向对称的开放业务,是实现 资本市场跨境互联的长远之路。
当下很多券商尚未做好注册制的准备工作,尤须在研 究能力、定价能力、承销能力、风控能力、资本实力 五大方面练好“内功”,并做好自身的发展定位,选 择差异化、精品化的发展之路。
孙天琦、杜金岳 :财政在金融风险处置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 国际经验研究
严重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公共资金介入,没 人买单化解不了风险。从主要国家金融风险处 置的经验看,金融风险处置需要多部门的有效 配合,其中财政和央行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金融变革的深层动力来自社会需求,有三种 力量推动金融变革,即“脱媒”的机制、科技 的力量、开放和国际化。遵循上述原则,中国 金融就一定能够实现现代化。
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出了欧美金融体系在大 型机构监管方面存在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因 此,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等大机构的监管是 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本文提出了 我国在实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时应着力把 握好的方向。
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提高,及时释放 了市场压力,避免了预期积累,未来可继续优 化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并研究适时扩 大乃至取消汇率浮动区间。
持续完善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既是商业银 行落实国家战略部署、践行金融机构新时代使 命担当、助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历史 选择,也是商业银行构建未来、竞争未来的必由 之举。
随着监管要求的落实,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 行存款业务的时代已经结束,商业银行如何 利用自营平台依法合规开展互联网存款业务 值得深入探讨。
随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大力推进和注册制的全面执行,类贷款业务利差空间将进一步收窄,股票质押式回购竞 争将越发激烈,当此时机,需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尊重信托公司的发展历史和部分信托公司在传统 非标领域的经验和能力,同时为防范化解风险,将 信托公司融资类业务纳入表内监管,使信托公司 转型成为信托银行,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在当前的经济趋势和市场环境下,发展固定收益+权 益资产和量化策略的“固收+”投资体系已成为固定 收益投资业务的高级形式和现阶段较合理的选择。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证券期货行业数字化转型 的关键期,但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还没有统一 的共识方案,需要深入研究分析行业特点与数 字化现状,结合数字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找到我国证 券期货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商业银行创新型技术手段的蓬勃发展和迅速普 及,已使金融服务脱离传统物理网点成为现实。 由于商业银行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的属性没有 发生实质性改变,这也决定了线下物理渠道不 会全部消失。
吉尔特·贝卡尔特(Geert Bekaert)、张晓燕、柯烁佳:中美股票市场定价差异及其原因
理论上,中国和美国股票市场估值差异大致源于四方面的原因:盈利预期的差异、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差异、金融 市场发展程度差异以及投资者结构差异。
郝杨:信用风险向市场风险转化 的跨监管框架套利 ——以Archegos爆仓事件为例
信用衍生工具可通过将信用风险转化为市场风 险来降低资本占用,但监管漏洞的存在也可能 诱发诸多潜在风险。 未来应深入研究如何既能 发挥信用衍生工具增加信用、减让资本的作用, 又能有效防范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近年来,科技发展给银行带来了转型动力,而开放 银行即为一种可预见的发展形态,在开放生态逐 步形成的过程中,全球范围内都将面临技术风险、 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以及标准缺失等诸多挑战。
本文全面分析了金融科技所带来的挑战,在充分认识金融科技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 个人金融安全防护、加强金融行业与机构管理、金融科技赋能社会治理、提升金融监督管理水平、推动国际 金融监管合作、提高金融科技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六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