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米汽车放出的一段视频中,眼尖的专业技术人员一眼就看出了小米汽车生产线的构成。
在车身车间,白色机器人部分来自日本发那科,部分来自德国库卡。在总装车间,底盘合装系统应该是来自德国西门子,拧紧系统一般来自瑞典阿特拉斯,支撑拧紧系统向上移动的直线导轨来自日本THK,黑色的拖链导轨来自德国易格斯,接近传感器来自德国倍加福,蓝色气管和连接气管的气缸来自德国费斯托。在涂装生产线,电泳车间来自德国杜尔集团,喷涂机器人也是来自德国杜尔集团,油漆来自德国巴斯夫。在冲压车间,冲压生产线制造商标记不明,可能是德国舒勒或者济南二机床,冲压线前端的白色机器人来自德国库卡,机器人手臂上的气动吸盘以及蓝色气管来自德国费斯托,冲压线上的机械桁架和导轨设计来自瑞典古德尔,蓝光检测工位上的蓝光扫描头来自杭州易思维。在电池车间,抓取电池的白色机器人来自日本发那科,抓取头上的气缸及气动原件来自德国费斯托,电池来自宁德时代和福迪电池,涂胶工位后面的黄色安全光栅来自德国西克,吊装输送带上的灰色减速机来自德国赛威。
视频播出不久,捷达汽车表示不服气,也展示了同样先进的生产线,设备厂家的重合度很高,原来小米生产线的配置也是多数一流车企生产线的常规配置。
小米说,我们76秒下线一辆汽车,捷达又不服气了,他们56秒就可以下线一辆汽车。原来这也是一流车企的常规速度。
可以说,任何一家传统车企、新势力、外来资本,只要看准了,投入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资金都不是问题。
因此资本并不可成为小米汽车的护城河,而是现阶段进入汽车行业的必要条件。经过测算,目前造车的资金门槛在400亿左右。
4月14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柯时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小米SU7和保时捷的相似之处,我认为或许是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柯时迈称,保时捷遵循品牌独特的设计美学以及“设计追随功能”的信条,在过去75年的历史中形成了鲜明的品牌辨识度。保时捷在产品研制上始终秉承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产品制造上坚守严谨细致的标准。“我们期待适用同等标准甚至更高要求的企业与咱们进行公平、公正、诚实、合法的良性竞争。”
小米汽车成功地利用了经过验证的高接受度的造型,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外形的模仿或创新,是技术上的含金量最少,最容易实现的部分,如果颜值是护城河,众泰汽车早就成功了。
因此,小米汽车的外形,只可成为具体车型成功的开始的必要条件,而不构成成功的充分条件。同样,单一的高颜值也不能成为小米汽车的护城河,甚至在某种条件下,成为拖累。
曾经有一段视频引发了不小的波澜,在视频中,华为车BU的余总这样说:跟我们合作的车厂,比如金康也就是小康赛力斯,它们的质量管理上的水准和能力,应该不谦虚地说,得到了数量级的提升。我们都非常惊讶,我们原来的中国车厂的管理能力,发现他们的质量管理上的水准,以华为的品质衡量准则来说,它还处于石器时代……。
同样处于科技前沿的信息科技公司,小米进入汽车行业,也具备先进的设计生产管理经验,对于传统汽车企业来说,有不小的优势。
但是也应该意识到,小米汽车的对手,特斯拉、华为系、造车新势力,同样具备先进的设计生产管理上的水准。因此,先进的管理只是小米汽车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还是华为余总,在一段视频中吐槽,大意如此:中国的车厂,大家用正常人的智商判断就知道了,这些车企,包括国企央企,他们的产品咋能卖的掉?他们要品牌没品牌,要渠道没渠道,要零售没零售,产品设计体验各方面都不行,没有哪一样东西行,他们连造车新势力都干不过,他们还能干过谁?我们的车BU一年花10亿美金,5000多人,……。华为的认真态度有目共睹。
不是国人对国产自主品牌不支持,而是踩过的坑让我们消费者很难产生信心,如果所买到的汽车质量靠运气,售后靠争取,那么小米汽车的出现,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以消费者对小米既往产品建立的信心,小米汽车的品控能力将高出业界中等水准,这或许是小米汽车真正的,能够持续发挥作用的护城河。
但同时,我们也能够意识到,个别企业同样具备认真的态度,因此单一的认真态度也不能成为小米的护城河。
小米手机进入行业,是在通讯技术从2G向3G4G升级的阶段,在苹果大举进入国内,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混战,水货、山寨泛滥的当口,小米手机以高于国内手机中等水准,低于国外手机平均价格的姿态开局,一战成名。同样,小米汽车之所以在2024年进入,也是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趋于完整,电动化技术机遇开发充分的时间点,可以说时机恰到好处。
雷军把握时机的能力,是小米汽车的核心能力之一,在后续的发展中,也将会有所体现。因此,把握时机的能力,能成为小米汽车的护城河,但这个能力必须与其他能力配合,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小米汽车开局不错,后续如何,既要看小米本身具备的素质,也要看行业的变化,因此对于小米护城河的重点,也会随着变化而变化。
很少有车企同时具备小米的特质,特别是小米汽车的认真态度带来的稳定的品控,对时机的把握带来的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两个要素是构成小米汽车护城河的最重要部分。
只要小米重视研发、管理等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坚持这两项核心能力,小米汽车有很大的可能性复制小米手机的成功。